一早起床,看見Jon Jon蹲在地下看成語詞典,看得入了神。作為父母,看到此情此景,總會想衝口而出叫他坐好再看,但我立刻打住了這念頭。我也猜想,他不消一會兒又會坐到另一處看。
NP(Intuition Perceiving)的Jon Jon喜歡用不同的方法來學習,其知識吸收方法非線性,而更像立體的蛛網。他織網的方法非一針一線有序地織,而是隨機的。就像Steve Jobs於Stanford演講中所提的the dots,知識看似散亂無章,卻是互通的,適當的時候,他有能力connect the dots。一本正經並不符合他的學習傾向,了解了這一點,才能因材施教。我們由上周開始在車上放一本成語詞典,讓他用他自創的有趣遊戲來跟我們互動學習,例如他隨意翻詞典找一個詞,讀出第一及第三個字,讓我們猜整個成語,然後他看成語解釋,用自己方法來演繹及作句。我們不期望他能背誦該些成語,但再遇上那些成語兩三次,他就會懂得用。我們會不期然創造一些有趣的「偶遇」,幫助他記憶及融會貫通運用該些成語。
按孩子的性格用對了方法,他們就對相關知識產生興趣,啓動了引擎,自我探索就會開始。車上的遊戲讓Jon Jon對成語感興趣,他也常常在家中拿出另一本成語詞典來看。
十分鐘後,Jon Jon放下了詞典,坐到床上看科學書。這就是他編織蛛網的方式,是最適合他的學習方法。從華人傳統教育角度來看,就會罵他,一罵,就罵走他的學習動機及興趣。定立規矩,應該將孩子的性格考慮在內,視乎情況張弛有度,才是上策。認識孩子性格,順應性格來設計學習方法,使學習能得心應手,事半功倍。
#波叔叔
#MMTIC
#因材施教